上海Very Museum拍摄
这些是为上海Very Museum拍摄的一组雕塑艺术图片。里面既有好莱坞电影里面出现的人物,也有雕塑艺术家的原创作品。很多人以为我只拍摄人像,其实我也钟情于静物摄影,
如果说拍人物是和别人的对话,那么拍静物是和自己的对话。
静物摄影通常需要很大功率的输出,以确保相机在ISO100的纯净度下面,能够使用F11,甚至更小的光圈,以确保在微距模式下能有足够的景深。(事实上F22是我在拍摄静物的时候最常用的光圈值。因为我使用的是中画幅相机,F22下也不会有镜头解析力下降的担心).
Step 1
由一个Scoro1600s,推动litestick,setlite,以及一个60*60的hezylite,1600J的功率保证了每个灯头都有足够的输出。同时每个灯头都具备0.1级的细微调整。Hezylite在10点位置,为雕塑提供面光,litestick在9点位置,既满足眼神光的目的,也填充了来自hezylite的光,在靠近镜头方向的面部产生的部分阴影。而setolite只是小功率输出提供头发光,我加了一个格栅确保光线不会乱窜。
Step 2
由一个Move,推动Fibrolite纤维灯和litebox,Fibrolite为雕像头部内的人偶补光,Litebox我选择平放在桌面上,这样即可以通过扫光给雕像填充阴影,让脸部和下巴不会太暗,同时因为没有直打,所以也完美避免了鬼光。
总功率能有多大通常是闪光灯电箱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,但是在持有大功率的同时,
能做到最小多少的输出,是另外一个重要指标。比如,下面一张照片,我将光圈全开进行拍摄的,使用的是Mamiya 80mm F1.9(等效135相机的50mm F1.0)转接飞思XF相机,
因为是超大光圈,所以这个就需要超低的闪光灯功率输出。仅用了Scoro 1600s 配合一个90*120柔光箱单灯,就结束了。
这个“异形”雕塑是铁灰色的。同时它的外表有一层类似于“清漆”的防氧化保护层,
在闪光灯下有强烈的反光,造成很明显的“塑料感”。我想到,它外表的这层清漆,如果在UV光线下会是什么样的?于是我就使用了布朗的UV配件,结果很让人惊喜。
UV配件的工作原理是将白光中的可见光几乎全部屏蔽在灯罩里面,只让紫外光打出来。
所以同一个灯头的输出虽然没有变化,但实际照射到被摄体的光线,只剩下UV。
我选择将ISO只提升到400,而不是更高,(ISO400是我认为画面仍然物理层面上很纯净的极限值,现在虽然很多相机高感都很优秀,但都是“算法”层面的,而非物理层面的),同时,为了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完美的UV反射光线,我选择分3次快门拍摄,每次快门UV灯的位置和角度都不一样,最终利用图层和蒙版来合成。
这个雕塑作品的脸部,有一个磁吸的鸟嘴面具,为了在图片上体现这个面具的“可拆卸”特性,我选择在一次3s的曝光时长里面闪光两次,相机设置为前帘同步,Scoro1600s的设置为闪光两次,间隔2s。按下快门的瞬间闪光灯工作第一次之后,我的助理迅速的拿掉面具,这时候闪光灯工作了第二次,面具就有了这种“半虚实并透明”的效果.